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我觉得这句话有点孔子自我提醒的意思。孔子说:“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君子,能够少说话,多干事。”
“讷于言”,指说得少,不太会说话;“敏于行”,指行动快,执行力强,做事高效。

孔子每天都在说话。他周围那么多学生,天天找他请教,他每天都在输出知识和观点。所以,我觉得孔子是在说自己:“我希望自己也能够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清华大学的广场上有一个日晷,日晷上刻着四个字:“行胜于言”。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。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(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这段话的大意就是,孔子说:“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,不是很愉快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,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?人家不了解我,我也不怨恨、恼怒,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?”

短短数语却道出了人生的三大境界。第一境界,“学而时习之”,总结为一个字“知”作为人生立足的起点,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,每天津津有味地研读,快快乐乐地生活;第二境界,“有朋自远方来”,总结为一个字“能”这是学有所成,逐步走向社会,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,把酒言欢,畅谈人生;最后一境界, “人不知而不愠”,总结为一个字“德”,这是我所不能够完全领悟的,这应该是人生至高境界,乃是用几十年求学、工作、交友等等生活经验的积累,才能够达到的。
“知、能、德”这三者全部具备,才能达到儒家教育思想中树人的标准,才能符合孔子的人才观,才能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的标准。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:“这才是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”
青年阶段,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,是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。在此时期,我们要树立自强自信自律意识,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新变化。只有顽强奋斗,才能谱写华章;只有勇于担当,才能无悔人生。学习古代先贤的智慧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,做新时代新青年。